-
3D相机能够满足诸多场景对精度、稳定性、可靠性、生产柔性提出的更高要求,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行业、重工及工程机械行业、电子制造、物流仓储、食品包装等行业中。3D相机正加速渗透工业应用场景,市场规模亦随之扩大。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,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)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3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23.62亿元,同比增长28.35%。从整体来看,虽然市场增速出现下滑,但3D视觉确定性趋势已形成,GGII预计,2024年3D工业相机市场仍将延续增长态势,2028年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,2024-2028年复合
-
伟景智能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低成本,可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产品,并利用其硬件本体的技术专利布局与软件控制与算法,在2025年前将人形机器人成本控制在15万元人民币以内。伟景智能认为,人形机器人必备条件包括:自主操作、自学习、真正实用以及连接未来。目前,一些人形机器人试图开发语音交互指令,将大型语言模型(LLMs)和视觉-语言模型(VLMs)作为高级规划器被融入机器人控制系统。然而,直接将它们用于低级控制仍存在许多问题。绝大多数 VLMs 是在静态图像-语言配对上训练的,而机器人
-
在3D视觉技术还在以结构光、单/双目视觉、ToF方案为止争论的时候,伟景智能另辟蹊径,坚定地选择了线激光+双目视觉技术路线。将3D视觉抗光效果提升至18万流明,精度达到0.02mm,景深拓展到500-4000mm范围。3D视觉不再局限于环境光固定的工业流水线场景,真正做到了室内外通用,抗强光,抗反光,昏暗环境的全场景适配,线激光+双目视觉3D技术,正在快速渗透传统制造业,构建起工业数字化转型“新范式”。
-
【安安访谈录】伟景智能CEO董霄剑: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实用场景的真正落地 目前3D视觉相机已应用于300多种项目
-
有一颗始终仰望星空的情怀,才能使目光所及更长远。伟景智能一直憧憬着机器人与人类共存的世界,并坚信未来必定有机器人一席之地。他们致力于为机器人赋予“慧眼”,创造机器人的感知和认知,并以机器视觉为着力点推动机器人“自然学习”。近日,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霄剑做客《机器视觉》杂志,分享了他的“慧眼”与机器人“蓝图”。
-